【2024.3.24 更新】
Mint 按照约定的时间正式作古了。关于接下来用什么来替代Mint,请参考本站文章:
【2023.12 更新】
Mint 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记账app,居然现在宣布要结束服务了。起先说的是2023.12.31结束服务,现在更新成2024.3.23结束服务了。作为替代,Mint的母公司说大家可以迁移到CreditKarma。但是就目前来看,只有部分功能被迁移了,很不好用。你现在打开Mint应该就已经能点击迁移数据了,但是我劝大家现在别点,点了之后Mint就彻底用不了了,只能在电脑上登录mint.com下载transaction数据了。至于mint死了之后的替代品,实话说没有完美的,相关讨论可以参考美卡论坛的这几个帖子,大家也可以在本文评论区讨论:
【2016年原文】
随着进入信用卡领域的时间越长,大家手上的卡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管理这些卡也越发费时费力。Mint.com 就是这样一个一站式理财助手,让你可以从一个平台上看到全部账户的信息,实现完全自动记账,这个功能可以说对于想记账但是懒得记账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棒的。个人对Mint的评价是,整体非常不错,细节有待提高。
1. 安全性
该网站要管理你的所有账户,你是需要输入你的对应的银行账号密码的,所以安全性绝对是第一重要的。
1.Mint早先已经被Intuit公司收购,也算理财领域的巨头了,核心产品有著名的 Turbo Tax、QuickBooks 等,所以它有大公司作为靠山。
2.Mint声称他们对于账号的特殊储存方式,导致就算Mint账户泄露,也绝对拿不到该账号里的银行的账户密码,做到了分开存储。并且所有存储的账户密码也都是跟银行同一级别的128bit加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你相信银行,那你也可以相信Mint。
3.Mint使用的是自己私有的服务器,而不是租来的。服务器放置在一个秘密的地点的笼子里,要接触服务器需要通过指纹,人工守卫等关卡,并且最后同时需要Mint5位高管保存的秘钥,
4.Mint曾雇佣黑客攻击自己的服务器,没有人成功取得任何用户的银行账户。
5.其实再安全也不一定安全,但是这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真的发生了什么事,诸如盗刷等等,都是可以dispute或者reverse的,相信信用卡被盗刷过的同学都体验过,客服根本不废话,问几个问题就把钱还给你了。要是在中国,就算具备以上4点,说实话我可能还是不敢用Mint。
所以Mint安全性究竟如何?请大家自己考量。本博客只是推荐,之后万一万一出了任何问题希望大家找到Mint和银行解决。谢谢。
2. 功能和优点
Mint可以保存银行账户,信用卡账户,和其他贷款投资账户。这里我们应该比较会用到的就是银行和信用卡。
1.Overview。Mint可以让你清楚的看到自己每一张卡的账目和统计的总账。总共有多少资产,有多少欠款,怎么分布的,一目了然。卡多了以后,特别是多张卡上有欠款的情况下,你往往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竟然累计花了这么多钱了。这一点在分开多个银行账户里你是没有这种一目了然的体验的。
2.还款提醒。卡多了以后很难保证自己经常记得所有信用卡的账单。Autopay虽好,但是意味着你需要放一定量的资金在Checking账户里来满足Autopay。对于月光族朋友们和擅长倒腾钱的朋友们,很多时候还是依赖手动还钱的。这里Mint可以提醒你每一张卡的还款日和账单欠款额,防止遗忘。我特别喜欢它的Upcoming Bills的柱状图。
3.消费明细。你可以看到所有卡的所有交易。包括所有pending的交易。这样任何账户上有可疑的消费,你都可以很容易发现。诸如抽屉卡如果被盗刷,你很可能是发现不了的,但是有了Mint,你就比较容易能够发现了。
4.消费统计。你可以在Trends里看到你自己消费的分布图,可以看到各消费类别的支出,或者你每天的支出收入情况。点进去还可以看更细的明细。这个很好玩,大家可以自行研究。
5.有网页和APP,大家可以选择喜欢的平台。总体我觉得虽然东西不少,但界面还是非常的简洁易懂的。
6.支持的银行多,目前除了Upromise的Goal Saver储蓄账户,还没碰到Mint不支持的银行,连Serve,Paypal这些也都支持。但估计肯定还是有一些小银行是不支持的。
7.其他功能诸如Budget,Goal,信用分之类的大家自己研究,就不赘述了。
3. 缺点
Mint个人觉得还是有不少缺点的,大多都是细节性的,不过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而且有些问题也是因为我将我和我老婆的账号都加入了同一个Mint账号中才出现的,有些也都是一次性的问题,修改一次就一劳永逸了。以下全部个人总结,如果大家有什么好方法或者还有其他认为的缺点欢迎补充。
1.无法区分Amex的主副卡。我把所有卡都放在一个Amex账户里,结果就是加进Mint后,副卡也会像主卡一样被显示,并且副卡上的消费也都会再算一遍,你的总账也会因此而混乱。而假设你有一张主卡的ED和别人给你的一张副卡的ED,你无法区分哪张是哪张因为它们都显示一样的名字。
2.Mint自带的取昵称功能不太好用。由于我将我和老婆两个人的账号都加入到一个Mint来管理,再加上缺点1,导致我必需要给这些账户取昵称,然后发现了Mint的昵称功能真的很一般。你可以点进每一张卡看明细,但是你不能在明细页面改昵称。你需要到Settings页面里去改昵称,然而此时你却无法看到明细不知道哪张是哪张。至少我试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开两个页面,一个页面是settings,用来改昵称,另一个页面是Overview。然后改一张卡的昵称,刷新Overview页面来看哪张卡被改了(如果正好多张balance相同,还需要进入明细页面确认)确定对应关系以后再将该卡改为正确的昵称。如此往复直到所有卡的昵称都改对为止。而且即便你修改了昵称,在Upcoming Bills里仍然看到的是卡本来的名字并非昵称。
3.交易分类不准。商家太多,这点确实很难以做好。首先要承认,大多数商家还是比较准的,而且你也可以手动修改不对的分类。但还是有些问题让Mint无法克服。同样的商家在不同次交易,不同银行,不同交易通道(V/M/A/D)的名称可能不同,也就是你手动修改了一个商家的分类,并且要求Mint将以后的同商家也划为该分类,下一次交易可能还是无法被Mint正确识别。不过总的来说还行吧。记得手动修改的时候一定要勾选上Always Rename。
4.对于还款情况没有涉猎。这是一个最有用的功能,但好像市面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做到,不知道是有什么不解的技术难题,大概是怕误导用户从而承担风险吧。Mint无法告知你是否已经还了账单,也不能告诉你接下来还需要还多少钱。比如你出了账单,欠了1000,之后还了500,Mint是不会告诉你你还需要还500就行了。它还是提醒你,你的1000的账单要due了。就算你把这1000还清了,Mint也不会告诉你已经还清无需再还这张卡了,而是依然到了Due前几天提醒你,你的1000的账单要due了。怎么说呢,个人觉得这个缺点让它的账单提醒功能效用性少了一大半。
5.Amex的卡如果是0 balance,那就不会刷新,下一次的Bill提醒就还是之前一个月的balance,这一点非常讨厌。比如我做完开卡就丢在抽屉里的渣金和渣绿,每个月的due一直都是1000而不会刷新成0。
6.如果你卡上有credit,也就是银行欠你钱,在mint里还是会算成debt。
4. 使用小心得
1. 如果喜欢倒腾钱(MS),可以将MS类的消费手工标为Transfer,这样就不会干扰你的实际消费的Trends。有时候信用卡还款也没有正确归类,算在消费支出里,也可以用此法修正。
2.手动修改交易分类的时候,勾选上Always Rename来一劳永逸的修改这个商家的分类,这个操作不仅对将来的交易有效,同时也会修改之前所有的同名交易。
3.如果Paypal里不怎么放钱,尽量别加了,因为用信用卡通过Paypal付款,会导致交易明细里有重复2笔交易,一笔在Paypal,一笔在信用卡。
4.先自己在每个银行的网银里将每张卡都改成自己想要的昵称(Nickname),再去Mint关联该银行账户,Mint就会成功使用该卡的昵称。否则就算在Mint里自己修改昵称,也无法正确显示在Upcoming Bills里。这一点对Chase尤其重要,不在Chase账号里改昵称,所有的卡都叫Credit Card,没有区分度。如果已经关联的朋友可以先取消关联,去银行账户修改好昵称以后,再重新关联Mint来获得正确的昵称。
5.将不需要的账户隐藏(Settings -> Hide),比如隐藏Amex的副卡。再比如我和我老婆共享一个Discover Savings账户,但是是分开的两个checking,Savings在两人的账户里都会显示,但其实就是同一个。将两人的Discover Bank账户都加入Mint以后,会显示2个Savings,这里就需要隐藏一个。
5. 和其他类似产品的比较
Personal Capital 也是类似产品,不过更加侧重于包括投资在内的财富增长。Mint 则是更擅长对支出的统计。
6. 总结
Mint的界面总体来说很清楚,这里就不赘述如何使用这个网站了,大家可以自行尝试,把玩这个网站,各种功能确实还是挺多的。当然每个人只需要各取所需就行了。对我来说我觉得我能看到我的总资产,看到所有信用卡账单和due的情况,我已经非常满意了。个人瞎猜测,感觉Mint可能被大公司收购了以后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导致它有那么一点点虎头蛇尾,细节上还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的。如果以后有更适合的,超越Mint的存在,我也会在自己使用过后向大家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