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一大片期待中,美聯航的77W終於在2月15號解開了面紗,並在次日完成了EWR-SFO-EWR的往返首飛。就我所知,目前中文博客圈似乎有兩篇(半)關於77W的商務體驗,而且都是首飛當天體驗的(太敬業了~致敬!):
- 美聯航真·北極星新商務艙兼77W首航體驗(而且就發表在本博客!)
- 【UA 77W北極星首航】UA539商業首航兩艙完整報告(續)(外部鏈接至飛客茶館)
- 【UA 77W北極星首航】UA2153 POLARIS載人特別首航+UA539商業首航 升級版兩艙完整報告(外部鏈接至飛客茶館)
首飛當天我因為還在San Diego,所以沒能體驗到首航航班的服務。這次飛行沒有首航紀念小熊,但不是首航的好處就是可以一窺服務的一致性:不難想像因為首航的特殊性,其服務和備品都有可能會升級。
那麼先把體會總結放在文章的開頭,優點有:
- 服務非常棒。雖然已經不是首航,但整個crew的態度非常熱情。飛機抵港之後我特意去前艙拍照,期間和前艙小哥聊了不少,言談間可以感受到他對能在77W上當班的自豪。這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是優質服務的關鍵;
- 硬件和UA的過去相比有顛覆性提升。全平躺+所有座位直通走廊,較好的私密性,尚可的橫向空間;
- 設計感十足。冷色調配色搭配金屬紋理頗有未來感。
當然這個座椅產品也有缺點:
- 硬件和其他航司相比沒有太大優勢。「Polaris」噱頭成分比較大,並沒有突破性的創新;
- 座椅縱向壓縮比較嚴重。入座之後離屏幕很近,為了保證平躺後的長度,實際是把腳踏的位置向前推移。這樣的結果就是,平躺之後膝蓋上方就是PTV屏幕,腳部如果想蜷起來會被阻擋。
- 座椅本身的儲物空間太少。可以說幾乎沒有……
瑕不掩瑜,儘管UA這套產品的硬件不能算業界領先,但倘若軟件層面能維持Polaris的服務,那一定是很有競爭力的。但從社交媒體和飛客圈對於Polaris座椅的hype,不得不感慨UA的marketing部門真是人精吶。
這裡忍不住鄙視一下EWR這個機場(的C航站樓),效率太低了。過安檢後已經開始登機,所以只拍了一個77W的尾翼。
順着登機口進入機艙,首先是一個吧台,上置一些雜物,但實際上本次航班的飛行過程中並沒有放置東西。
77W有前、後兩個商務艙,後艙和經濟艙由一塊擋板隔開,隔音效果很差。這次飛行碰上了經濟艙的小孩哭鬧,整個商務後艙都可以聽到。
不難看出機艙的藍色燈光,這倒也很符合United自身的視覺形象,且給人一種高冷的未來感。不得不說United對於Polaris的品牌塑造是很成功的。
入座11L,是「真正」靠窗的座位。UA這款座椅有點神似南航77W的交錯式座椅,靠窗列其實分「靠窗」和「靠走廊」兩種模式。
從下圖可以看出座椅和屏幕之間的間隙並不寬。
今日的航班配備了Saks Fifth Ave.的枕頭和被子,但沒有鞋子。枕頭非常軟,應該算是我飛過商務艙當中最舒服的一款了。小哥後來告訴我在超過12小時的Polaris航班上還會加配床墊、睡衣、拖鞋。
今日航班也配備了洗漱包,內含眼罩、牙膏、牙刷、以及擦手的濕巾。
入座之後可以看到前方腳踏,注意因為完全靠窗的A和L列(奇數排)是向前的,而偶數排的靠窗是斜向,所以奇數排靠窗座位的腳部空間要更大。如果特別在意腳部空間則應該選擇第一排。
然而進入座位的走廊非常狹窄——這是典型交錯式座椅的缺點,稍微胖一點就會出入不便。
接下來座椅和機艙內部的一些細節圖。
柔光燈和遙控,以及110V電源接口。遙控器的上方是一個儲物櫃,大概能放下一個耳機。
打開後可以看到航班自備的耳機。
一側的閱讀燈,抬起/放平即是開關。
座椅左側有一個非常小的扶手,可以放下。扶手旁有一個更小的儲物間,目測能放一個手機。
右側是比較新穎的座椅調節鈕,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調整起飛/平躺模式的撥輪。這個剛入座的時候很好玩,但實際操作起來容易被蹭到,於是會不經意地調整座椅的位置。
可以看到兩側浪費的空間很少。
一個座位橫跨了三個窗戶,比較適合拍照。
高清大屏已然成為新飛機的標配,使用起來感覺很棒,觸摸也很靈敏。
屏幕上方的攝像頭,我極為反感這樣的設備。
屏幕下方還有一個USB接口可以充電,因此這個座椅總共有兩個USB借口和一個110V電源接口。
屏幕一旁有一個簡單衣衣鉤。這款座椅背面的質感非常像AA的787。
頭頂的出氣孔、閱讀燈、以及指示燈。不知為何閱讀燈在遙控器上無法操控,也許是需要在別處調整。
餐桌板有兩塊,空間足夠大。
值得一提的是餐桌板有一個筆記本電腦支架,應該也可以放置iPad之類的設備。
入座之後準備起飛,當天因為一些維修的小問題延誤了半個小時,此時天已經全亮。
很快推出、滑行、準備起飛,途徑UA的老772。
瞥見曼哈頓下城。
襟翼放下,對準跑道,起飛!
起飛後掉頭向西,這次能夠俯瞰整個曼哈頓島。
飛平之後機艙服務開始,首先是熱毛巾。
然後開始詢問早餐,今日菜單如下。
首先要了一杯氣泡水。
然後是水果拼盤和麵食。
主餐是炒蛋,附加了馬鈴薯和香腸。不吹不黑,在早餐這個問題上我是覺得UA的炒蛋不如AA的煎蛋卷。
娛樂系統也採用了新的航圖和信息UI。
此刻已達到一萬米,很奇怪今天居然一點逆風都沒有。
起身去廁所,前文已述商務後艙和經濟艙之間只有一塊擋板,因此商務艙的廁所都在前艙。這張圖大家可以大概看出來中間兩列座椅的布置,其實有一點像正魚骨和交錯式的雜交。
在兩個商務艙之間有一左一右兩個廁所,其中左側(靠A列)空間更大。
回來之後鋪床睡覺,這是座椅放平之後的效果。
之前看到UA的座位布局,我比較關心肩部會不會太窄,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橫向空間很足。
但是!座椅的肩帶非常礙事,躺下之後感覺非常明顯,看來長途的床墊必不可少。
躺下之後的效果。
一定要說的是,和UA過去相比,這款Polaris座椅的私密性大大大大幅度提升,但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例如我會看到10G的朋友在看什麼。這倒不是說10G會被11L偷窺,而是躺在11L也難免受到10G屏幕光的影響。算我吹毛求疵吧,私密性80分。
一覺睡了兩個小時,調整了一下混沌的時差,於是點了一杯咖啡,同時空乘也在艙內帶着零食籃巡視,我順便拿了一盒薯片。
看了一會電影,艙內開始發放降落前的熱cookies。
途經加州Central Valley的過程中偶遇彩虹,幸運!
飛躍Oakland地區,遠處是著名的金門大橋(這也是為什麼當時要選L列的原因,賭中了!),中間的是Bay Bridge。
下面是USS Hornet號航母博物館。
最終飛過舊金山灣,緩緩降落。
襟翼放下,擾流板升起,GE90引擎的反推機制也打開了。
接下來是漫長的滑行,外加各種讓位、排隊,好在一路可以拍到不少飛機。
Air New Zealand 77W
美聯航787
Air India 772
UA的古董744們
停靠之後想着多拍一拍機艙,便提出看能不能到前艙去拍一下,空乘們欣然答應,並且開始和我分享他們的感受。在他們看來最好座位還是奇數排的靠窗座椅,因為這些座位的view和隱私最好,腳部空間也是僅次於第一排最充足的。像下面這個座位(8L)的問題就是太靠近走廊,而且腳部空間被壓縮成了三角形。
另一邊的7A和8A,注意少了一個窗戶。
再放兩張中間的座位,不得不佩服設計者,既能保證座位平躺和直通走廊,又能榨乾幾乎每一寸空間,這個工業設計水平是很棒的。
然而我發現已經有座位出現故障了,考慮到這款座椅的製造商——Zodiac也是當年AA問題不斷、產能不足的倒騎驢反魚骨的供貨商,希望UA的品控能夠好一點。
最後我被邀請到了77W的機組休息室,看了一下,位於1D和1G的頭頂(正因如此這兩個座位上方沒有儲物空間)。
我鑽進去看了看,空間不是特別大,只能彎着腰前行。
目前美聯航只有一架77W執飛EWR-SFO,馬上會接收第二架77W,同樣會執飛EWR-SFO路線。隨後77W執飛的第一趟國際航班是3月25號的SFO-HKG,接着會陸陸續續地代替其他SFO出發的747-400航線,其中就會有PEK。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完整版的United Polaris商務艙了。
以上即是本次體驗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