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回了趟國,去程感受了還差了點火候的東航頭等艙,回程繞路新加坡,體驗了一番新航A380的新款頭等艙套房,新加坡聖淘沙的W酒店,最後搭乘世界最長商業航線——新加坡到紐瓦克的商務艙回家。本篇文章就是這條世界最長航線的商務艙體驗。
新加坡到紐約(紐瓦克)的直線距離為9,534 mi,15,344公里,預計飛行時間17小時50分鐘(實際飛行時間因為風向會有所增減)!這條航線新航以前由全商務的A340執飛,但因為A340是超級油老虎,使得這條線入不敷出,最終被取消——因此有時候飛行距離並不是一條航線能不能成的唯一因素,是否能賺錢才是關鍵。
為了實現這麼誇張的飛行距離,空中客車特別打造了堪稱「人類工程學精華」的A350-900ULR客機(ULR=Ultra Long Range)。和普通的A359相比,ULR亞型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料,因此在滿載荷下可以不間斷飛行19小時,最長飛行距離為18,000公里,真可謂喪心病狂。另一方面,新加坡航空對於新加坡—紐約這樣的空中馬拉松,也直接砍掉了經濟艙(18個小時的經濟艙……太慘了),只留有67個全平躺商務艙和94個2-4-2布局的超級經濟艙。這可以說是業內最為獨特的一條航線,自早些時候新航宣布復航SIN-EWR以來,我就對其翹首以待。
本次飛行花費92,000新航KrisFlyer里程和少許稅費(無YQ)。預定時其實waitlist了兩趟,然後七月底的時候突然都clear了。這趟航班的超級經濟艙基本上都有saver票,而商務艙saver級別的里程票基本上都要waitlist。但好在我看這趟商務艙的clear幾率似乎還比較高。所以時間比較靈活的話多waitlist幾個,總能clear。接下來我們進入飛行體驗。
SQ22的起飛時間是新加坡當地時間凌晨0點40分,經過17小時50分鐘的飛行後,計劃於美國當地時間早上6點30分到達。不過這是冬令時之前的排班,現在的話到達時間要提前一個小時。我下午四點從W退房後,去新加坡市區轉了轉,吃完晚飯,在魚尾獅公園公園附近放了一圈無人機,最後八點多鐘坐輕軌來到新加坡樟宜機場。
樟宜機場屢獲殊榮,常年在諸多「世界最佳機場」的評價列表上名列榜首,確實內部的設計很棒。
樟宜機場的安檢設在登機口,因此經過出入境之後就來到了中央大廳。
買買買自然不用多說,這裡還有4D電影院和蝴蝶花園,難怪Crazy Rich Asian當中Rachel在到達樟宜機場後會發出「wow~」的讚歎,並吐槽紐約的機場(我猜特指LGA)就像來自第三世界一樣……
在新航商務艙休息室小睡了一會之後,我出發前往登機口,靠近這邊基本上就沒有啥店鋪了(咦下圖的小姐姐為啥盯着我看?)。
過安檢很迅速,畢竟這趟航班人再怎麼多也就不到200人……有意思的是雖然出發前往美國,但並沒有像在其他地方那樣接受二次安檢。
登機!新航A350-900ULR有三個cabin,前面兩個是商務艙,超級經濟艙在最後。其中最前方的商務艙只有5排,私密性絕佳,而中間的商務艙有足足11排!有條件的話建議大家坐前艙,通常來講會更安靜,但我訂到票的時候前艙沒有靠窗座位了,我就選了位於中艙靠窗的20A。
乍看之下這布局和之前飛過的A350-900普通版並無太大區別,其實我如果把下面這張圖說成是ULR估計也能渾水摸魚😂。
來到我的紫薯色座位,經典的新航商務艙——極為寬敞的座椅,但犧牲了太多腳部空間。
中間的兩列的座椅不能鋪成床,中間有一個小擋板,可以用作屏障。
現在新一代飛機(例如787、350)頭頂上方已經沒有出風口了。
入座,可以看到新航商務艙很受詬病的一點:座椅的腳部空間太窄了。
有多窄呢?看下圖的演示,並且請忽略我看起來得有兩米長的腿😂。
另外我要稍微抱怨一下的是,正坐的姿勢下,屏幕離人太近了,加上屏幕又很大,看久了不是很舒服。把座椅放平變成床之後會好很多。
可以看到座椅前後間隔只有兩個舷窗距離,的確有些局促。我個人的經驗之談是,三個舷窗的距離基本保證舒適,如果能有四個舷窗的距離那就非常寬敞了,例如LATAM的787以及國航的330。
好在座椅的儲物空間比較多,下圖中黑色的是鏡頭的遮光罩,直徑大約是97 mm,大家可以由此比對一下儲物間的大小。
身後也有放置小物件的地方,但東西放這裡,降落的時候會滑出來。
腳踏下方有專門的放鞋處,這個設計很實用。
說起鞋,不得不說新航在備品上有一點摳門,這麼長的航班只發一雙拖鞋和眼罩,沒有睡衣,而且現在還沒有看到洗漱包。
航班配備的耳機看起來像Bose,但找不到任何商標。
耳機接口在右側的扶手上,這裡也是座椅控制的中樞。
入座後不久空乘送來起飛前飲品,選了一杯果汁,具體是啥忘了只記得口感酸酸甜甜的好喝😂。
喝完之後又送上熱毛巾,這時候登機已經結束,差不多要準備起飛啦。
起飛過程我就沒照相了。航班配備WiFi,商務艙好像可以免費用30 MB流量來着,顯然是很吝嗇啦(對比阿聯酋航空頭等艙直接不限量),而且我只成功登陸一次,然後手機休眠了一會,斷開了連接,自此之後打死也連接不上了……
飛平之後開始夜宵(Supper——這還要感謝這篇文章下面讀者的回復,新加坡語境中dinner和supper不一樣),本次航班的菜單和酒單附在文後。但SIN出發可以選擇「Book the Cook」,我也提前選好了兩頓飯,具體菜單大家可以點我。第一頓夜宵選擇的是「Classic Lobster Thermidor」,使用的是澳洲龍蝦。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這趟航班的配餐時間,兩頓正餐的時間為:
- 起飛後1小時:第一頓,夜宵(supper)
- 起飛後8小時:第二頓,晚飯(dinner)
注意第一頓相當於是新加坡的半夜,紐約的中午。第二頓是新加坡的早餐,紐約的晚飯。有不少人對這個餐飲的時間安排頗有微詞,認為打攪了機上睡眠(第二頓飯的時候客艙會比較吵,也會亮一點)。仔細想想好像這個設計確實不適合倒時差——如果要按照紐約時間的話,第二頓或許可以再早點,然後留出10個小時睡眠時間為好。但對於新加坡時區的人來說這個安排比較符合生物鐘,相當於第一頓飯吃完後睡覺,然後起來吃早飯。
不管怎樣,吃完第一頓後客艙燈光迅速調暗,大家也紛紛進入睡眠模式。
因為新航座椅鋪床比較複雜,需要把靠背向前放,所以得依靠空乘幫忙。吃完飯之後空乘忙前忙後幫旅客鋪床,辛苦他們了。我趁這時去了趟廁所。
雖然新航沒有配備個人洗漱包,但廁所里有很多備品。
回到座位上,床已經就位!這個腰部以上的橫向空間真是沒得說。
從後往前看,腿部空間就很憋屈了,這意味着睡覺的時候基本上是彎着的,如果要蜷腳的話只能身體向右(同理坐在最右側座位就只能向左)。大家如果對睡姿很在意的話需要留意下。
躺下來之後的狀態,可以看到腳已經完全伸入到腳踏底端了(我身高180),基本上沒有什麼自由活動的空間,後來我改為側躺,把腳蜷縮了起來,暢快不少。
為了倒時差,我第一程沒怎麼睡太久,而是先看了一遍《復仇者聯盟3》,然後稍微眯了一小會。大約飛到一半的時候我開始點餐,這次我預先選擇的主餐是「Poached Egg Served with Hollandaise Sauce」,看描述就和本尼迪克蛋差不多,但實際上了菜才發現和我預想的有點不一樣……
頭盤小菜是烤雞肉和牛肉串。
蟹肉沙拉,分量很小,蟹肉更是沒多少。
我的主餐來了,這個蛋煮得確實有點不怎麼上相……口感的話也有點煮過頭,總之不是非常讓人滿意。
對比一下我在華盛頓洲際早餐吃到的本尼迪克蛋,這才是我期望的打開方式:
吃完主餐之後是餐後甜點和水果環節,右邊盤子里的是幾個完整的桂圓,新航餐後水果都特別實誠,一整個一整個的送😂。
飛行過程中,全程客艙都是很昏暗的狀態,空姐也讓大家把遮光罩放下。吃完飯之後我偷偷打開遮光罩往外瞟了一眼,似乎恰好是日出時分?其實我也不知道飛到了哪。
另外,還記得一開始登機的時候我說沒有看到備品么?吃完第二頓飯後空姐開始了洗漱用品的發放……而且還是自選的,我就拿了個護手霜和唇膏,以及牙刷牙膏,裝在右側的袋子里。除此之外還有襪子耳塞之類的,我就都沒要了。回想一下這樣確實可以減少浪費(洗漱包里我覺得有用的其實也就下圖這三樣),還是值得肯定的!
吃完第二頓我就開始猛睡了,畢竟我的目標是第二天落地之後白天還能去工作(我的確也做到了!),於是一口氣睡到降落前十五分鐘醒來,這時候客艙燈光已經調成日出模式。距離降落這麼短,肯定就沒能點吃的了(自己先回家熱了碗粥)。
降落時間大概是六點多,我們從北往南降落,我坐的一側正好可以看到東邊的曼哈頓。
降落之後我們停靠在了B航站樓,入海關速度可謂非常非常之快——因為太早了,整個入境大廳基本上沒人。出來我喊了個Uber,正好用上白金卡的Uber credits。
總結一下,可以想像這趟航班的根本目的還是服務紐約和新加坡兩地的商務人士,這一點從排班和座位布局上可以看出來,是徹頭徹尾的紅眼航班,完全不佔據白天的工作時間,而且直接取消了經濟艙。從硬件軟件本身來說,雖然空乘非常敬業負責,但無奈座椅本身有缺陷,而且吃的東西也不太盡人意,所以整個航班離完美還有點距離。如果我是真·商務人士的話,我猜我還是會最看重航班時間,所以說不定會對這個航班愛不釋手。但目前這條航線對於我來說,主要還是體驗它的新奇,人類航空工程學的驕傲,以及「世界最長」商業航線的名頭。
如果大家對這種超超超長航線很感興趣的話,下圖列出了目前世界最長的十條商業航線,大家有飛過多少個?我數了一下,除了這次新加坡-紐約之外,好像就飛過達拉斯-悉尼(而且還是經濟😂),希望以後有機會把其他幾個航班都體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