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了一趟英国,自驾去苏格兰高地玩了一圈,伦敦进曼城出。今天要带来的是本次行程的第一段,维珍大西洋航空787商务舱飞行报告(JFK-LHR)。这是一段红眼航班,预计飞行时间为六个半小时,但因为冬季强劲的jet stream实际飞行时间通常要减少一个小时。我之前飞过一次EWR-CPH就吃了亏,飞机上吃完饭居然差不多飞了三分之一,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就没在飞机上吃饭了。

乘客朋友们你们好,本次航班开往幼儿园。我是你们的机长,蒙古国海军航空兵DEVGRU。
本次行程花费57500 Virgin Atlantic里程,外加$501的税费(万恶的YQ啊);同样的行程,如果用Delta里程兑换则需要85000,外加$5.6的税。
一番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了Virgin Atlantic出票,原因有二:
- Amex Membership Rewards去年有过一个转点优惠,可以以1:1.3的比例转入Virgin Atlantic,因此57500实际消耗的是45000 MR(MR要以k为单位转)!当然为了不留零头,实际我转了300 SPG+44000 MR;
- 税费虽然看起来很高,但不久前Amex有一个在Virgin Atlantic花500刀返还10000点MR的offer,里程票税费是可以触发的。而我的白金卡正好中了,等于回血12500的MR(交里程票税费也有5x)。
总的算下来花费为32500 MR+500刀,等于用500刀“买”了52500的MR点数,个人认为十分划算。
回到飞行本身,说起英国的航司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是BA,并且印象基本都是特别差。何以见得?博客BA头等舱飞行报告下面,最常见的留言居然是“BA的头等是最好的商务舱”;而商务舱一排八座倒骑驴业内也是少有。堂堂日不落帝国,居然沦落到一个像样的航司都拿不出手了么?
其实除了BA之外,英国本土还有一家主营长途航线的维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VS)。作为名字里“Virgin”集团名号的公司,那风格也是以一个“骚”字为主。大家有坐过Virgin America的航班吧?整体感觉就是二者非常像——都非常潮,非常夜店风,非常浪。
虽然是一家英国的航空公司,但VS和DL是关系非常好的基友。好到什么程度呢?DL持有VS高达49%的股份,两家在代码共享、常旅客福利方面有全面的合作,他们在JFK也公用一个高端值机区域。这个区域位于T4的最西边,看到大大的SKY PRIORITY就没错了。
转角可以看到一排人工值机区域,VS的在最里面,占据三个柜台。
JFK T4的安检向来被人诟病,即便是两舱用户/高级会员在高峰时期等半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过了安检,在去休息室的路上看到Amex百夫长休息室的体验区,里面的家具设计和百夫长休息室一样。好消息是2019年JFK就要有Amex Centurion Lounge了!而且就在T4。
在lounge里面可以看到当天执飞的飞机,787-9。本来订票的时候这班排的是由340-300执飞,这其实也是我订这一班的原因——老古董340和747-400一样,陆陆续续都要退了,所以能多飞一次是一次。
VS在JFK拥有一个自营Lounge(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内部设施在附1中收录,这里直接跳到客舱内的部分。VS拥有330、340、和787三款宽体机,均为正鱼骨设计。事实上Virgin Atlantic是全球第一家使用正鱼骨的航司,看这布局,比BA的一排八座好了不知道多少。
正鱼骨的优势在于密度高,能够塞下更多的位置——不过这是对于航空公司来讲的,能塞更多的两舱客人赚钱。对于乘机人来说,由于头是靠近窗户而非走廊,所以和反鱼骨相比,正鱼骨给人的感觉稍微“安全”一点(心理作用)。
正鱼骨布局另外一个好处是腿部空间比较大,因为脚踏上方没有阻碍,所以把脚屈起来的时候不会碰到任何的障碍。
当然,这款座椅的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在于私密性太差。大家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来,高密度的布局加上不是很高的挡板,站在走廊里整个客舱都一览无余。最震撼的景象是上完厕所回自己座位,放眼望去一排脚放在外面——那场面叫一个酸爽。
当然,坐在座位上也能看到对面伸出的一双双脚。
因为中间一列是朝右的(这个三列布局和国泰的77W头等舱非常像),所以如果你是搭乘787-9的话,优先选择A列吧,私密性会好不少。相反340的中间一列是朝左,不知道为什么对调了。下面这个图大家也可以感觉正鱼骨的第二个问题:座椅太窄。
第三个问题是储物空间太少。座椅右侧的一个小板就几乎是全部能摆放物品的地方。座椅后方的空位被床单和被子占据了,所以放不了什么东西。
好了,座椅部分就到这里,总的来说我不认为正鱼骨是一个好的布局,不如反鱼骨和交错式布局,感觉和2-2-2的综合水平(例如LATAM的787)相当。其他设施方面,Virgin Atlantic提供了主动降噪式耳机,做工和质量都一般。
航班在九点半准时推出,787的大舷窗还是很不错的。
客舱也开始播放安全视频,中间穿插的几个场景做得还挺有意思。
之前说过,航班因为顺风的关系,预计飞行时间只有不到五个半小时!这种顺风的红眼航班经常提前抵港,如果还要吃饭的话基本上就别想休息了。之前飞哥本哈根的时候吃过一次亏,这次不会再上当啦。加上在休息室已经吃过东西,于是跳过了机上的餐饮(话又说回来,英国人的伙食水平,你能指望啥?),于是叫来空乘铺床。VS的座椅和常见的反鱼骨座位不一样,靠背不是往后倒放平,而是向前倾倒从而平铺成一张床,因此需要空乘帮忙操作。值得称赞的是VS在商务舱提供床垫,另外一个惊喜是肩膀部分的空间非常足。
座椅放平之后,躺在床上倒也觉得私密性还行,但腰部空间实在是太小。另外,隔壁稍微动一下我的座椅就会有明显震感,反过来我翻个身啥的隔壁肯定也能感觉到。
为了最大程度的在飞机上休息,我也选择了跳过早餐,这样能多睡至少半个小时。最终降落前二十分钟被空乘叫醒,起来之后厕所排了很久的队,不少人也是选择没吃早饭。外面天边已经露出了一丝曙光。
快降落时天已经全亮,窗外是希思罗的乡间景色。
Virgin Atlantic对于商务舱乘客提供快速通关卡,后来在快速通道基本没有人排队,的确节省了不少时间。
最后的彩蛋来了:空乘小哥看我一路拍照拍得起劲,主动问我想不想去驾驶舱参观,我说:吼啊!小哥接着说:当然也要按照基本法,按照航空法……蛤,骗你们的,人家英国小哥怎么可能知道这个?
在驾驶舱内和飞行员攀谈了一番,他们特意展示了787上的黑科技——平视显示器(Head-up display; 简称HUD)。照片中间绿色的读数都是从头顶上方投射过去的,最早HUD运用在军用飞机上,大家玩空战游戏的时候如果选驾驶舱模式应该会有印象。如今波音在787上也引进了这一套系统,而且宝马最近一两年也在旗下汽车中引入了HUD。
我也像模像样体验了一下。实际感觉起来,驾驶舱的座椅很小,而且进出不方便。不过想想两百多吨的大家伙能飞向蓝天,虽然是在过干瘾也觉着激动!
总的来说:
- 从座椅本身角度来看,Virgin Atlantic的正鱼骨水平只能算一般。和同航线的AA(反鱼骨)、UA(部分航班有北极星的新座椅)、DL(反鱼骨或交错式)相比都没有优势。但座椅还是能吊打BA的;
- 因为顺风的缘故,这个航班只有五个多小时,基本属于上了飞机就睡,降落前起床的节奏,剩下服务啥的基本来不及体验(空中硬卧由此而来);
- VS不错的地方在于软件,例如有床垫。从这方面看要吊打BA,也算为腐国服务业挽回了一些颜面。
仔细想想,对于这种五个半小时的红眼,其实经济舱忍一忍也完全ok。更何况纽约-伦敦这样的航线,常年有500~600刀左右的经济舱往返票(和商务舱单程税费差不多了),着实没有硬上商务舱的必要。这次就当为了打卡一下夜店风的VS咯。谢谢观看!
【附1. JFK Virgin Atlantic Clubhouse】
Virgin Atlantic的lounge位于Terminal 4,内部空间不算特别大,但是通过巧妙的布局,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
Lounge中有单独的就餐区,可以单点。当然你也可以随便选一个地方坐,然后再单点食物。
我选在了lounge的一个角落里,图个清静。
Lounge的中央区域是一个娱乐区,有一个台球台,沙发也是很有特色。
网上相传lounge里的伙食不错,接近晚饭时间,先点了一杯本地啤酒。
然后点了一碗粉、鸡翅、鱿鱼,外加一杯香槟。
一碗粉下肚还是感觉没有吃饱,于是又点了一份三文鱼吐司,以及再点了一份炸鱿鱼——虽然比不上Qantas在LAX的头等舱休息室,但对于一个商务舱休息室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附2. LHR Virgin Atlantic Revivals Lounge】
因为飞机上没有吃饭,所以到达伦敦之后造访了Virgin Atlantic的到达休息室(Revivals Lounge)。休息室非常不好找,绕了两圈终于找到了,进入之后发现空间并不大。
这里也可以单点的哈,我点了个煎蛋,因为忙着吃就没拍照了。四个字评价:尚可饱腹。
除了单点之外还有一些水果的饮品可以自选。
最后洗了个澡就出机场去酒店了,当天不知为啥给我安排了个无障碍洗手间,因此空间大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