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澳土特產:短尾矮袋鼠
【預警:多圖殺貓燒流量】
大家好,接著上次的米其林三星河豚晚餐,這次來講講日本關西-西澳-日本關東的飛行和西澳風物體驗。
先奉上本次飛行的航圖:
去程KIX-BKK-PER是泰航的老版747頭等加787商務,回程PER-MEL-NRT是澳航的332商務和333商務。貌似博客里還沒出現過QF的長程商務(TG的交錯式商務可以看colin的文章;另外QF的頭等艙可以看Jason的文章),所以借著這個機會好好誇誇QF,硬體軟體都很棒,放眼全球的商務艙堪稱一流。
1. 行程規劃
從美國出發兩艙直達澳大利亞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行程,因為澳美之間運力有限,升艙和里程票都比較難找。我們對於往返時間比較苛刻,所以只能曲線救國,在日本做兩次中轉並停留。美日之間的運力果然不在話下,往返4張升艙券全部clear,回程還體驗了AA在772上的新版反魚骨。能把日本玩一遍,豈不快哉?顯然,日本的主打是買買買人文景觀、溫泉、米其林餐廳、二手鏡頭,澳大利亞的主打則是自然景觀和休閑,動靜兩相宜。
之所以選擇西澳而不是人氣更高的澳洲東岸,主要是三點:
- 地質驚奇。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就來自於西澳大利亞的Jack Hills(Parsons etl al., 1986);
- 野生動物。袋鼠和考拉就不用說了,還有就是老鼠島上的短尾矮袋鼠;
- 人口密度。既然是蜜月,那不管怎麼說也得去個人煙稀少的地方承包整個
魚塘沙灘。
一言以蔽之:
(對的,這裡致敬教授的京都米其林帖子)
從日本前往西澳沒有直飛,最短需要一次轉機,但選擇非常多。常見轉機點包括東南亞地區(HKG/SIN/BKK/KUL)以及澳洲東岸(SYD/BNE/MEL)。本次我們選擇了泰航的航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服務好飛機新當時只有他家放出了兩艙里程票(這一點要贊)。最終KIX-BKK頭等艙,由747執飛,隨機到了老版頭等艙;BKK-PER商務艙,由787執飛,座椅是2-2-2布局的B/E Aerospace Diamond,雖然不是最理想的布局,但能平躺還要啥自行車。兩張里程票一共花費12萬UA里程外加大約100刀稅費(無YQ)。
回程則是搶到了鐵公雞Qantas的商務票。約莫去年九月,QF放出了大量MEL-NRT這條新開航線的商務艙獎勵座位(這裡要感謝OMAAT的提醒)。並且這一段跨洋的機型是改造過後的330,配備了可以180度平躺的交錯式座椅;而Perth到Melbourne這一段transcon由改造後的332執飛,同樣是180°平躺的座椅。我從沒有體驗過QF的商務,所以即便JL有帶頭等艙的SYD-NRT,我也更願意體驗QF新的產品。在AA的兌換表裡面澳洲-亞洲一區商務艙只需要40,000里程,是一個經典的sweet spot,於是果斷入手兩套,花費8萬AA里程外加大約100刀稅費(同樣無YQ)。
2. 泰航頭等+商務體驗
從大阪出發到曼谷每天有兩趟TG的航班,一趟半夜出發的787隻有商務,另一趟上午出發的747或380帶頭等,當季排班是747-400。
本來在買票時看到的是新艙的744,不料當天臨時更變了機型,登上飛機之後發現是老版的頭等艙座椅。這裡大家如果查座點陣圖是10個座椅的就是老艙,9個座位的是新艙——當然以TG的尿性最終產品以登機時看到的為準。好在這款座位能夠全平躺,儘管和半開放的新suite相比這款座椅稍顯老氣,但保養得不錯。
頭等艙位於747一層的頭部。空間上來說,鼻尖處的1A和1K是最佳座位,但隱私性欠佳。
後面的座位呈兩排1-2-1分布,全頭等艙總共10個座位,因此空間也非常充足。第三排後面是兩個廁所,廁所旁邊是商務艙。這種廁所大門直面座位、頭等商務之間毫無間隔的設計貌似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我隱約感覺背後有一股騷氣
行李架分布在兩側,而不佔據中間上方的空間,這使得艙內整體感覺更開闊,但缺點是儲物空間的減少。
入座之後的鮮花、巧克力、和熱毛巾。
泰航頭等艙提供了降噪耳機,但效果一般。
頭等艙配備的是與Rimowa合作的洗漱包,聚碳酸酯的硬殼很有質感。但我個人感覺對於常旅客而言,硬殼太占行李空間了,反倒是國泰商務那樣的軟包更加實用——雖然可能沒那麼漂亮。
內部的備品,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物件。
起飛的香檳是大名鼎鼎的2004年Dom Perignon,讚美之詞就不說了,口感和層次對得起它的價格。值得一提的是香檳杯提前冷處理過(注意底部的結霜),這個細節值得肯定。
因為是老艙的緣故,硬體各方面都有些落伍。電視機要從從桌板處彈出而且反應不靈敏,屏幕大小和解析度放在當今的市場上也顯然沒了競爭力。希望泰航早日能把座艙更新完成。
以下是當天的菜單。
首先送上的是開胃小菜,鴨肉球、培根卷蘆筍、蟹肉餃子,其中的培根給人印象深刻。說實話培根和蔬菜都很百搭,因為培根自己出油,所以會帶給蔬菜一種額外的香氣。自從發現培根這個特點,再也不用抱怨美帝沒有豬油賣了。
接著鋪桌,奉上第一道頭盤,牛肉和鴨。
然後第二道頭盤,生魚片若干。因為是大阪出發,生魚片很新鮮並不意外。
隨之而來的是番茄湯。
再接著是主餐,選擇的水煮海鮮,但和前餐相比起來主菜並沒有特別突出之處,相反我覺得生魚片更好吃。
主餐結束之後便是水果,分量不多但味道很新鮮。
上午11點起飛的航班,在吃完午之後決定小憩一下,於是請來了乘務員鋪床,最後的效果是這樣的:

黃色的毯子猶如龍袍加身;我說另請高明吧,我實在也不是謙虛
睡了一覺之後很快就要到達曼谷,所以沒有接著拍圖。整體來說因為臨時改舊艙的關係讓此行的體驗稍微打了一些折扣,餐飲的話放之與其他家的頭等艙相比也沒有特別閃光之處,所以只能說體驗僅僅及格。
在曼谷機場旁的民宿過夜,第二天一早搭乘第二程航班,787執飛的BKK-PER。泰航的787上採用了與CA和UA的787同一款的全平躺座椅,也是2-2-2布局。平心而論在787上設置一排六座是有點局促的,因此新飛機固然是好,但有條件的話還是選擇777更為寬敞。
登機前的經典角度,雖然我也不大清楚這個角度為什麼會成為經典……
商務艙第一排入座。之所以特意選擇第一排是因為腳部空間最充足。
機上發放的降噪耳機以及IFE的遙控器,觸摸式小屏已經越來越流行,但這款遙控器在飛行過程中不知為何容易發熱。
窗外,畢竟是TG的大本營,放眼望去全是紫色。
商務艙菜單,因為是一大早的飛機,所以可以要求晚些時候再上午飯,這一點很不錯。
於是乎先睡回籠覺,待到中午時分再開始餐飲服務,首先是堅果。
之後所有的東西就在一個盤子裡面端上來了,這和頭等艙的multi-course自然不能比。我選擇了綠咖喱牛肉,吃完之後的感覺是咖喱很辣很開胃,但分量不夠多,感覺沒吃飽。
不過沒吃飽也沒關係,因為飛機就要降落,這樣正好留著胃口去吃大餐(當晚預定了Swan River Dinner Cruise)。望著窗外一望無垠的廣袤土地,西澳,我們來了!
3. 西澳掠影
降落Perth之後入境、提行李、過海關一氣呵成,不得不感慨人少就是好。出機場之後第一件事其實是搞定上網,這次我們選擇了Vodafone的移動4G WiFi,79澳幣買8個G的流量(可充值),而且這個路由器就歸你了,理論上來說到別的國家也可以使用當地的4G卡,想想挺划算的。缺陷就是電池不經用,一次充電大概能支撐5個小時。
出機場後很方便就拿到了車,雖然網上的租車方是Alamo,但在Perth機場的實際業務Alamo外包給了Redspot這家公司。
一直聽說Perth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城市,從地理上看所言不假。這份孤獨也造就了西澳的潔凈,對於想要躲避寒冬和別處擁擠人流的人來說,來Perth是一個絕好的選擇。
西澳有著延綿不斷的海岸線,也有著極為優質的海灘。廣布的沙灘和較低的人口密度使得海灘不像美國西海岸那樣是稀有資源,這點很是讓人羨慕。當地的店鋪一般下午五點鐘就關門了,南半球的夏天讓Perth的一天特別漫長,以至於下班後的人們還能攜家帶口前往沙灘。此時也是氣溫轉涼、海風最盛的時刻,盡享美好的沙灘時光。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自己開車到空無一人的野海灘,這時候整個沙灘都被你承包了。
如果說作為西澳首府的Perth現代氣息過於濃厚不夠文藝的話,那麼臨近的小城Fremantle可以說是西澳的藝術文化中心(外加美食中心)。這裡的街道不寬,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店鱗次櫛比,讓人目不暇接。
這裡也是街道藝術家的聚集地。
Perth坐落在海灣的內部,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而Fremantle則直面海洋,是西澳重要的門戶。因此Fremantle的海產豐富,價格便宜,例如不到500塊人民幣/公斤的澳洲龍蝦,雖然個頭不大(水溫高),但很好吃,恨不得多長几個胃。
除了龍蝦之外還有扇貝生蚝螃蟹,對於海鮮愛好者來說這裡基本沒有什麼遺憾了。
體驗了Perth的都市文化後,我們踏上了向北的征程,最終目的地是Kalbarri National Park,途徑Nambung National Park 。Kalbarri在Perth以北,單程大約六個半小時車程,因此需要做好在Kalbarri過夜的準備,好在Kalbarri的房價不貴,一晚大約150 AUD。
從Perth城出來不久就變成兩車道,要超車的話得像下圖這樣。當然越往北走,更多的時候是你一個人在駕駛,前後的視野範圍內一輛車都沒有。晚上開車匯車的時候,借著遠處飄來的燈光,提前四五分鐘就知道對面來車,然後大家非常有默契地在同一時間關掉遠光燈。
一路向北會途徑不少四下無人、手機沒信號的蠻荒之地。白天還好,晚上這就是漆黑一片,兩邊的灌木伴隨著海風擺動。
出Perth城之後的很長一段路叫做Indian Ocean Drive,路如其名,在另一側就是無邊的印度洋。
在完成將近500公里的路程之後,終於進入了Kalbarri National Park的範圍。Kalbarri國家公園內部有兩條路,西邊的一條沿著印度洋海岸線,另一條橫貫公園內部,基本上沿著Murchison River Valley連綿。我們去時走的海岸線,回來時走的內陸線。海岸這條線給人的感觀是很明顯的:海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聳的峭壁和洶湧的潮水。
在海浪與風的侵蝕下,這裡也呈現了很經典的拱門構造。可以說國家公園內部這大約60公里的海岸線處處都是景,上圖的Island Rock和下圖的Natural Bridge只是其中比較有名的兩個景點。
站在懸崖上,對面是一望無垠的印度洋。
沿著海岸線繼續往北開一個小時即到達Kalbarri鎮,小鎮被一片開闊的海灣和細膩的沙灘環繞。開了一天車,坐在海邊放空的感覺實在太贊。
來Kalbarri的另一個目標是拍攝南半球的銀河,看看不一樣的星空。是夜,四下一片漆黑,海風呼呼作響。當我把車停好,車燈全部關閉後,壯麗的星空慢慢顯露出來,不需要任何幫助肉眼即可見整個銀河。

本集由蒙古國海軍贊助播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第二天整裝出發進入Kalbarri內部,Murchison河谷的紅色砂岩在侵蝕作用下呈現出奇異的景觀。
道路的另一邊是河谷,圖片中間塌陷的頁岩顯現出此地的地質運動仍然活躍。遠處的河道因為乾旱的原因並沒有水,乾涸的紅土地暴晒在太陽之下,動物們也不會在白天出沒。
當天的天空一片雲都沒有,走在灼熱的陽光下,終於來到了Nature’s Window,Kalbarri國家公園內部最著名的景觀。
細看紅色砂岩沉積層,十分奇妙的紋理。
一位勇敢的大哥走到了平台的頂端,這種做法看起來很酷,但是並不提倡,因為這裡就像拱門國家公園一樣,拱門結構隨時都有可能坍塌。
從Kalbarri出來之後一路向南,在離Perth大約兩個小時車程的地方還有另一處有名的景點,Nambung National Park,其特色是石灰石立柱。
園內也有一些活躍的沙丘,在上面可以登高望遠。
日落時分,小沙丘頂聚集了不少人。
Nambung國家公園其實就是一片沙漠,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石柱,在夕陽下被拉長了影子,很像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異世界。
從Kalbarri歸來後稍加休整,接著向西進發,坐船去老鼠島。Rottnest Island最早是十七世紀早期荷蘭探險家發現的,當時人們到達島上之後驚嘆於這裡遍布著貓一樣大小的老鼠,於是便有了Rottnest(Rotte是荷蘭語中的老鼠,nest是窩)的名稱。

隨處可見的quokka——殖民者早期遇見的「老鼠」,這其實是一種小型的袋鼠,中文名字叫短尾矮袋鼠。
如今絕大部分的短尾矮袋鼠都生活於老鼠島上,有意思的是它們並不害怕人類,相反對人的到來它們非常好奇,會主動湊上來嗅,甚至會用舌頭舔你。
除了短尾矮袋鼠之外,老鼠島也有著沙灘和大海,是西澳有名的潛浮勝地之一。
遠處的海浪,因為海風的緣故,島的西北面上午浪大,也是很好的衝浪之地。
和Nambung國家公園相似,這裡主要也是石灰石,可以看到浪蝕產生的的景觀。
島上的野海灘還生活著海鳥和海豹,倒也相安無事。
慵懶的海豹在曬太陽,偶爾會有一兩隻翻個身,繼續酣睡。
老鼠島的內部有許多鹽湖,其中居住著會分泌色素的微生物,在陽光下這些微生物產生的色素使得湖水呈現粉紅色,所以這個湖的名字就叫「Pink Lake」。
老鼠島不大,騎自行車的話三個小時即可繞島一周;在島的中間還有一條橫跨南北的路,因此如果不去西側(野海灘)的話不到兩小時即可半環繞。島上有旅館和餐廳,但沒有必要停留超過一天,畢竟來這裡主要就是看短尾矮袋鼠,只恨不能抓一隻回家。

迷之微笑
最後專門把西澳的動物單獨來講,畢竟來西澳看動物是一個很大亮點。作為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有人居住的大陸,澳大利亞有非常獨特的生態系統。最有名的就是袋鼠——這隻掛在Qantas尾翼上的動物。

瞅你咋地?
雖是食草動物,但袋鼠有著很強壯的肌肉。一般袋鼠不發飆,但瘋起來也是很可怕的——比如下面這隻在日狗的袋鼠。
Caversham Wildlife Park當中的袋鼠, 一大早還沒吃飽的袋鼠見到食物會積極地湊上來,抓住你的手不放。注意這個動物園一定要上午來,否則下午袋鼠都吃飽喝足,你餵食他們也不鳥你了。
和袋鼠同樣有名的是考拉,每天要睡17-20個小時,讓人羨慕的生活啊哈哈。
動物園內另外的一些小型動物。
Dingo,澳大利亞土狗,看起來和柴犬有點像,但其實比普通的狗要兇狠得多,是澳大利亞食物鏈頂端的動物。
另外澳大利亞也是有企鵝的(雖然是體型最小的那種)。
但最有意思的動物肯定還是Rottnest Island上的Quokka。這些小袋鼠完全野生,卻毫不怕人,你甚至可以去摸它們的後背和後腦勺(前提是不要被抓到,否則要被罰款),這一點和貓很像;用力得當的話短尾矮袋鼠會眯著眼睛享受,真是太萌了。
4. 澳航商務艙/休息室體驗
前文已述回程是PER-MEL-NRT,其中transcon選擇了凌晨出發的紅眼航班。臨近半夜的PER人煙稀少,所以check-in安檢效率都很快,到達候機廳人也寥寥無幾。
一開始去的是Qantas Club(對oneworld的藍寶石和綠寶石開放),但門口小哥好心地告訴我們Business Class Lounge更好,於是轉戰商務艙休息室。
Qantas Club在大廳的二層,而商務艙休息室在一樓。
進入之後馬上看到的是川普的新聞,土澳人民對此也很關注啊,餐桌上常常聽到大家議論。
室內的設計,很Qantas風:座椅扶手和頭頂燈的曲線讓整體設計不那麼「硬」,給人帶來更加放鬆的氛圍。
就餐區,座椅和吊燈很像SAS的lounge風格。
當天的晚餐,有熱披薩是亮點。但因為在Perth城內吃過晚飯,lounge里就只喝了一杯咖啡。
別的熱食則沒有太多亮點,但比美國國內休息室的水平要高出一大截。
lounge里的咖啡也可以用app提前點好再來拿。這年頭真是什麼都喜歡做app……
咖啡是不錯的,而且服務員會很nice的幫忙在奶泡上拉花。後來我意識到不應該為了片刻的清醒而犧牲掉整晚的睡眠……
時間過得很快,夜幕就要降臨,我想我必須要離開。本次乘坐的QF648計劃半夜起飛,早上六點鐘抵港。由於向東飛行是大順風,實際飛行時間只有不到四個小時。
從休息室出來後馬上就要登機了,商務艙和眾多高級會員一起享用優先登機通道。
機艙內景,經典的1-2-1交錯座椅,和SAS的座椅相似度奇高。
境內的過夜航班提供枕頭、被子、和襪子,但沒有床墊,沒有洗漱包。這款座椅的坐墊是皮質,實際體驗要比紡織纖維的更加順滑,也更加舒服。
耳機和水已經就位,雖然號稱是降噪耳機,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屏幕可以觸控,IFE裡面的電影更新挺快,本想著迅速看完一部電影然後睡覺,結果沒料到飛行時間一共才三個半小時,電影結束時已經飛了一半。注意這款座椅的腿部空間很狹小,原因是犧牲了太多空間給座椅本身的寬度。
雖然是半夜出發的紅眼,但Qantas仍然提供了夜宵和早餐服務(但我沒有吃)。我不知道UA和DL在LAX-EWR/JFK這樣的高端transcon上是否如此,但至少AA LAX/SFO半夜出發到JFK的是沒有晚飯的。服務高下可見一斑。
到達墨爾本以後重新過安檢,出海關,買了一點東西後奔向QF的頭等艙休息室吃早飯。去年我造訪過QF在SYD的頭等艙休息室和在LAX的頭等艙休息室,就餐體驗都非常好,這次對於MEL也是充滿期待。
進入之後第一感受是比SYD的休息室緊湊,主要原因是層高的限制。整體空間通過擋板被有條不紊地分割開來,形成一個一個割裂的小空間,同時保證了空間內部的私密性。
Lounge當中的信息牌仍然是復古的機械式。
MEL的QF Lounge有兩點亮點,其一是免費SPA(需要預約),其二是餐飲。經過這次體驗讓我更加堅定了QF First Class Lounge是全世界餐飲最好的休息室之一。
和領導一起點了四個菜,領導吃完之後對其大加欣賞。
對比這是悉尼的QF頭等艙休息室的早餐:
這是洛杉磯的QF頭等艙休息室的晚餐:
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因為Lounge位於二樓,所以整體非常靠近廊橋。這樣一來的優勢是視野很好,但由於實在太近,外加玻璃隔音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所以航班在出港入港的時候噪音會比較大。
另一邊的酒水區。當然如果要正兒八經品酒還是得去吧台。
拿了一杯咖啡之後到閱讀區坐了一會,書架里大部分是關於土澳風土人情的介紹,也發現了其他挺有意思的書,可以用來提升逼格陶冶情操。
整體來說MEL的休息室人比SYD的更少,座位很充裕,即便是靠窗的躺椅也有很多空位。
好了,終於到重頭戲跨洋的飛行報告了。QF79是去年下半年重開的一條航線,QF使用了改造後的A330-300,使用了最新款的交錯式座椅,和PER-MEL 332所使用的座椅一模一樣。
這次選擇了一個更好的位置,扶手和儲物間在靠近走廊的一側,從而大大提升了私密性。
走道遮蔽得挺嚴實。
登機後很快送上了歡迎飲料,要了一杯氣泡水。
推出、起飛動作都很利索,由於是早上9點多起飛,空乘特意過來問要不要晚點吃飯,對此在lounge里吃飽了的我自然是很歡迎的,於是又睡了一個回籠覺。Qantas的一大亮點是商務艙也提供床墊,這個檔次的服務在全球航司中是鳳毛麟角。一層床墊對於實際的睡眠體驗非常顯著,特別是放平後的座椅難免存在一些凹陷或凸起,一層床墊會把很多不平之處抹平。
起來之後看看菜單/酒單,乍看之下不是特別出眾,但誰也沒想到抵港前的鴨肉蓋飯極為驚艷,鹽和辣椒的恰當配比創造出極為開胃的口感,可以說比國內航司配的中餐更好吃。
沙拉和麵包。
大蝦沙拉配越南米粉沙拉,淡淡的東南亞風情。
主餐點了羊臀肉,口感還不錯。
餐後要了一杯卡布奇諾,和美國不同的是,澳洲與歐洲的卡布奇諾是要撒一層巧克力粉的。
最後,抵港前的簡餐,鴨肉蓋飯。看樣子雖然很low,像極了中餐館的外帶,但吃起來味道特別贊,很難想像這麼好吃的蓋飯是一個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在飛日本的航線上提供的,QF老鐵這波穩。
抵達東京之後入住Andaz,相應的report已經很多,這且按下不表。
簡單總結,從西澳到東京猶如兩個極端:一個是隱的極致,另一個是繁華的巔峰。
5. 一些行程相關問題
問:澳洲簽證好辦嗎?
答:除了當時比較效率比較低、臨行前發郵件催大使館才出簽之外,別的都挺順利。具體材料可以看這裡。
問:兩次入境日本簽證該怎麼辦呢?
答:沒關係,仍然是按照這個帖子準備,你如實告訴簽證官你的行程,也即還有另一個最終目的地即可。最後日本使館給了我和LD一張DOUBLE ENTRY的簽證,簽證費$50/人。
問:澳大利亞租車/開車麻煩嗎?
答:非常簡單,美國的駕照在澳洲就可以用,美國的常見租車品牌在澳洲也有業務。只不過澳洲的車輛靠左行駛,駕駛座在右側,雨刮器和轉向燈的撥片位置也是相反的,因此需要一定時間習慣。第一天建議慢行,老司機不要開快車。
問:西澳的酒店怎麼樣?有SPG、Hyatt之類的連鎖么?
答:有的,SPG有一家Four Points和一家在建的Aloft,Hyatt有一家Hyatt Regency,IHG有Crown Plaza,Hilton有一家,馬里奧沒有。這次住的是Four Points,最後一天房間里碰到了蟑螂,不怎麼推薦。Hyatt Regency、Crown Plaza、Hilton算是當地比較高檔的酒店,還有一些非連鎖的boutique酒店評價也不錯。除了Perth就不用想了,找當地的Bed & Breakfast吧。
問:西澳接受美國信用卡嗎?
答:大部分商家都接受,有的小加油站不收Amex,還有就是有的小商家會收3%左右的手續費,所以最好能帶一點現金,一天大約準備100澳元就足夠了。
問:有什麼遺憾么?
答:應該在Perth租一個房車然後環遊的,這樣更能體驗當地狂野的風土人情。
大家還有什麼想法可以一起交流,多謝觀看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