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加航权回顾、现状和展望【2024.10.29更新:加拿大停止对中国航司五个一禁令】

source: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305/1290199.shtml【2024.10.29更新】加拿大交通部今天移除了对中国航司疫情结束后的五个一禁令,同时移除了北京不得直飞加拿大的规定。

https://otc-cta.gc.ca/eng/ruling/2024-a-27

实行了近五年的中加航班“五个一”终于废除了,中加加班应该不远了!

我们知道最近中美航权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但是中加航权一直迟迟没有进展,那我们这里回顾一下中加航权从2020年3月到现在的变化,以及说一下中加航权现在困境在哪里,以及未来的展望。网上对中美航班的讨论很多,但是对中加航班的讨论几乎没有。

中加航权背景

先大致介绍一下从2020年3月份以来中加航班变化的时间线,这里感谢千阅同学的微博总结

  • 2020.3-2020.7 中国宣布实施“五个一”,中加航班仅保留国航北京-温哥华 CA991/992(第一入境点多次变化)、厦航厦门-温哥华MF805/806、南航广州-温哥华CZ329/CZ330、川航成都-温哥华3U8501/8502、东航上海-多伦多MU207/MU208和海航北京-多伦多HU7975/7976每周各一班,中加航权比例6:0。
  • 2020.8 加航获准复飞温哥华-首尔-上海AC25/26,中加航班比例6:1。
  • 2020.9-2021.4 由于彼时加拿大疫情控制还算可以,各大航司顺利获得奖励航班,加航、国航、厦航、川航和海航选择了加密已有航线,国航加密的航线航班号为CA998/998,和原始的CA981/982并不一样,其他奖励航班和原始航班号相同,南航起初也选择了加密温哥华线,但是发现温哥华线航班过剩后,把加密航线挪去了多伦多,选择增开多伦多-广州CZ311/CZ312,东航选择增开温哥华-南京MU215/216。这之间还有点小变化,比如加航选择和南航一样把一个奖励航班挪去了多伦多,复航多伦多-首尔-上海AC27/28,剩下一个原始留在温哥华,再比如国航和川航因为航班过剩偶尔还会自主取消奖励航班。中加每周航班比例在这八个月多月内算是比较充足,为12:2。加拿大也是当时全球数一数二回国容易的国家(由于2020年12月开始,回国必须要直飞,彼时比加拿大回国还容易的只有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由于这八个月的航班在疫情期间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单程甚至出现过不到5000RMB的特价,因此很长时间内给大家了印象就是加拿大回国航班多且便宜。
  • 2021.5-2021.11 老天爷不会一直眷顾加拿大。2021年夏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重新组阁,老的加拿大交通部长老好人加蒂诺退位,特鲁多重新任命了新的交通部长阿尔加布拉。新任交通部长对华比较强硬,在发现了中加航权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2:2后,马上要求中加航权重新谈判。谈判过程我们当然不得而知,但是结果是谈判后中国选择让步,取消所有的中国航司的六个奖励航班,保留原始航班,并且允许加航把现有的AC25/26和AC27/28都加密成每周各2班。这样加拿大和美国、法国和德国等一样,变成了航权(不完全)对等国家。中加航班比例为6:4,每个航班都算是正班,不存在奖励航班的概念,因此熔断了也不会彻底取消某个航班。根据一些内部消息,据说当时阿尔加布拉对这个6:4还不满足,希望能谈成6:6完全对等,但是总理特鲁多心一软,感觉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6:4也不错,就让交通部长作罢,接受了6:4这个条件。时至今日,加拿大和中国的航班比例依然保持在6:4这个残酷的数字上。这时候国航保留了CA997/998,厦航保留了MU805/806,川航保留了3U8501/8502,海航保留了HU7975/7976,东航保留了MU207/208,南航先是保留了CZ329/CZ330,而后发现还是多伦多赚钱又彻底取消了CZ329/330改成了广州-多伦多的CZ311/312。加航则顺理成章的拿到了每周各2班AC25/26和AC27/28。
  • 2021.12-2022.6 这期间我们知道全球奥米克罗变种下的新冠疫情大爆发,加拿大回国航班也进入了疯狂熔断模式,主要新闻有海航因为西安无法接受国际航班,因此彻底停止了中加航班HU7975/HU7976。中加航权变为5:4。而后各大航班都进入了疯狂熔断模式,加航直飞上海的航班从限流75%被降低到了40%,东航从MU208的回程入境点从上海改为了杭州。
  • 2022.7-2023.1 2022这下半年主要还是积极的变化,首先上海解除了上座率40%限制,加航可以恢复到75%上座率,其次海航恢复了中加航线,不过海航的航线彻底改头换脸,从西安-多伦多变为了深圳-温哥华的HU7959/HU7960,第三是东航MU208恢复了上海入境,第四是川航航班号从3U3501/3502变为3U3859/3860。中加航权比例回到了6:4。
  • 2023.2-2023.8 2023年2月份加航宣布取消首尔经停,但是因为俄罗斯领空关闭,加航机组执飞多伦多-上海直飞会超时的原因,选择加密温哥华-上海到每周四班,彻底取消AC27/AC28。这样温哥华:多伦多航班比例达到了8:2,多伦多仅仅靠着南航和东航的每周一班支撑着。同时加拿大否决了国航恢复北京直飞温哥华的请求,要求国航双向经停沈阳(之前返程第一入境点为郑州)。因此CA997/998变成了北京-沈阳-温哥华双向经停沈阳,期间旅客和航司都什么都不干。

中加航权现状

2021年加拿大交通部长阿尔加布拉在中加航权谈判完成后不久,和加拿大外交部一起于2022年2月份搞出来了一个中加航班的行政令Order2022-A-2。行政令大意两点:一是从2021.5.27开始中国航司每周最多只能执飞六班中加航班,二是禁止北京和加拿大之间的直飞(冬奥会和残奥会包机除外):

在这个行政令限制下,中加航班一直不能得到恢复,甚至国航希望恢复北京-温哥华直飞也被喊卡。目前中加航班还是6:4,中国航司部分居然还是最原始的“五个一”版本,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奇景。

目前中加航班如下:

  • 东航 上海-多伦多 MU207/MU208 每周五 返程每周六
  • 南航 广州-多伦多 CZ311/CZ312 每周四 返程每周五
  • 厦航 厦门-温哥华 MF805/MF806 每周一 返程每周二
  • 川航 成都-温哥华 3U3859/3U3860 每周二 返程每周三
  • 海航 深圳-温哥华 HU7959/HU7960 每周四 返程每周四
  • 国航 北京-沈阳-温哥华 CA997/CA998 每周三 返程每周四
  • 加航 温哥华-上海 AC25/AC26 每周二、四、五、日,返程每周一、三、五、六

中加航权展望

时至今日,因为这个禁令,涉及加拿大的航班尤其是赴加方向的价格在中国的所有回国和出国航班中可以说是最贵的,价格远超涉及美国的回国和赴美航班。最近中美航权进展喜人,很多人不禁要问,中加航权是否也能得到解禁从而大幅增班。我对此表示谨慎的乐观。这里说一下几个乐观的点和不太乐观的点。

支持中加航班增班因素:

  • 2023年8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为了挽救民意,再次从新组阁,旧交通部长阿尔加布拉离职,从新任命了新的交通部长帕布罗 罗德里格斯(Pablo Rodriguez)。新人新气象,希望不久后他会推动中加航权从新谈判。
  • 加拿大最近几年政策都跟着美国走,在美国允许中美加班后,加拿大如果一直不加班,太平洋线长期保持高价,对加拿大的经济其实并不有利,因此有可能加拿大也会选择和美国一样,允许双方航班double并取消北京-加拿大直航禁令。

不支持中加航班增班因素:

  • 中美愿意加班其实非常大的因素是,中国和美国直接的客流因为这个限制被港、日、韩、中东三强等地的航司瓜分干净,美司和中司都没有吃到利润。但是这点在加拿大其实不存在,由于加航对加拿大亚太航线的强势压制,中国客流实际上撑满了加航的所有亚太航点(PVG、HKG、ICN、NRT、HND、KIX),日韩航司和中东航司在加拿大航线上无法做到美国航线上的发力(也有加拿大对航司的限制因素)。因此通过对中国的限航以及对中东土豪航司等的限航,加拿大其实吃到了目前亚太线非常高的比例,因此限航这样的国家保护主义对加航是非常有利的。不信的话你可以搜一下八月份从亚洲上述几个城市飞完加拿大的加航航班,你会发现基本上经济舱一票难求,有票也是几千刀的全价机票。当然加航发现原来这个禁令可以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利润,加航对增航是非常没有迫切需求的,这点和美国航司是完全不一样的。
  • 纵所周知最近中加关系不好,最近中国公布的第三批组团游国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赫然在列,加上之前就在名单里的新西兰、法国、新加坡等国,发达国家中只有加拿大不在名单中,因此加拿大不一定会跟随美国选择放松中加航权限制。
  • 由于俄罗斯领空关闭,美国就算加班也只允许中国航司航班数量翻倍,因为在俄罗斯领空关闭后,美国航司飞美东-中国的直飞航班还是非常吃力的。加拿大也一样,在不能飞跃俄罗斯的前提下,加航对于直飞多伦多/蒙特利尔直飞中国的航班复航没有兴趣,因此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取消北京-加拿大直航禁令,加航恢复温哥华-北京和温哥华-上海达到每日一班,同时允许中国航司从每周6班加班到每周14-21班保持航权基本对等。

以上是中加航班的在过去三年的时间线,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大家要是对中加航班感兴趣也欢迎和我们留言讨论。


若喜欢本文,别忘了给个五星好评哦!

[Total: 22   Average: 4.5/5]
Disclaimer: The responses below are not provided or commission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Responses have not been reviewed, approved, or otherwise endorsed by the bank advertiser. It is not the bank advertiser's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all posts and/or questions are answered.